학술논문

新疆巴里坤1842年和1914年2次M71/2历史地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展布及特征 / GEOMETRIC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RUPTURE OF TWO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BARKOL BASIN,XINJIANG
Document Type
Academic Journal
Source
地震地质 / Seismology and Geology. 42(1):1-17
Subject
东天山
巴里坤
历史地震
地表破裂带
发震构造
Language
Chinese
ISSN
0253-4967
Abstract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断裂活动最为直观的地貌证据,其破裂样式、同震位移量及空间几何展布特征是判定活动断裂分段及长期活动习性的重要依据.文中在对新疆巴里坤盆地开展活动断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综合遥感解译、野外断裂踏勘、小型无人机航拍、地表断错位移分析以及古地震槽探等方法,根据在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西段的雄库尔—邵家庄之间和巴里坤盆地中央东部等多处新发现的总体呈EW向展布的最新地表构造形变遗迹,并对比历史文献记载中这2次地震震害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厘定了巴里坤1842年和1914年2次M71/2历史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展布及特征.结果表明,沿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西段分布的1842年M71/2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同震运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在雄库尔与巴里坤县城之间呈雁列状展布,且自西向东还具有向巴里坤盆地中央扩展的趋势.新厘定的地表破裂带长度至少可达65km,最大水平位错量出现在雄库尔—洛包泉一带,多个冲沟水系的同震位错平均观测值为(4.1±1.0)m,并具有约4m的特征位移量,由此推断1842年M71/2历史地震的震中位置应在雄库尔—洛包泉一带.此外,位于巴里坤盆地中央东部的奎苏镇—伊吾盆地盐池乡附近的褶皱盲断层带应是1914年M7地震的发震构造,该地震的地表变形带全长约90km,表现为河漫滩等最新地貌面和冲积砾石层的显著褶皱变形,并且有多处露头剖面显示与同震褶皱变形伴生的弯矩断层已断错至地表.因此,1914年M71/2地震的震中位置应在地表构造形变最为显著的奎苏镇东附近.文中取得的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了对巴里坤盆地2次历史地震震中位置及发震断裂的认识,并可为分析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