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논문

饲用甜高粱青绿饲喂肉羊技术及其效应 / Feeding technology and effect on fattening sheep with green forage sweet sorghum
Document Type
Academic Journal
Source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57(1):12-21
Subject
青绿甜高粱
肉羊
血液生理指标
瘤胃微生物区系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Language
Chinese
ISSN
1003-4315
Abstract
[目的]探究甜高粱作为青绿饲料舍饲饲喂肉羊效应及安全饲喂技术,为其安全高效用于草食畜生产提供科学实证.[方法]试验选取12只2~3月龄健康小尾寒羊(15.0+0.2 kg;♂)作为供试动物.饲养试验为期105 d,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试验的1~20 d)仅饲喂甜高粱青绿饲草,第二阶段(试验的21~105 d)饲喂甜高粱青绿饲草、甜高粱青贮(自由采食)和精料(定量投喂).于第一阶段(试验开始后的第20天)和第二阶段(试验开始的第50天)分别对相同的4只试验羊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H,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并进行了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试验的第105天对试验羊进行屠宰试验并检测了 7只试验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试验羊第一阶段死亡5只,平均日增质量(average daily weight gain,ADG)为负值(-72.11 g),第二阶段未出现死亡状况,平均日增质量为199.57 g,且试验羊的第二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1 189.57 g,average daily feed dry matter intake,ADFI)高于第一阶段(440.00 g).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瘤胃液pH值、瘤胃微生物DNA序列的OTU数、Simpson指数和Chao1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第一阶段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第二阶段(P<0.05).在门水平上,第一阶段软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第二阶段(P<0.05);在属水平上第二阶段的琥珀酸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第一阶段(P<0.05),第一阶段的瘤胃球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第二阶段(P<0.05).第一阶段的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显著低于第二阶段(P<0.05),第一阶段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极显著高于第二阶段(P<0.001),第二阶段的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cell,HCT)极显著高于第一阶段(P<0.001).试验羊的宰前活质量为32.10 kg,屠宰率为48.24%,眼肌面积为13.70 cm2,GR值为20.92.4)试验羊肉的剪切力为8.55 kg/cm2,失水率为14.91%.[结论]在全舍饲条件下,单一的青绿甜高粱会使试验羊发生减重甚至死亡的现象,增加其患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的几率,对其健康存在一定风险,青绿甜高粱和青贮饲料及精料混合饲喂会使其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