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논문

由虛向實:六朝小說改寫佛教譬喻故事的歷史向度
Document Type
Article
Author
Source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 / 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Vol. 6 Issue 1, p1-33. 33 p.
Subject
佛教譬喻
梵志吐壺
陽羨書生
鸚鵡救火
Language
繁體中文
ISSN
2705-0742
Abstract
佛教譬喻與中國小說關係非常密切,一類可以視作漢地故事極為相似的平行故事,例如“海中國修行喻”和懸梁刺股,乘船失釪和刻舟求劍等。另一類則被漢地吸收,變成中國化的故事。“梵志吐壺”被晉人荀氏《靈鬼志》改編為“外國道人”,其中“壺中人”的情節顯示了中亞幻術在漢地留下的文化痕跡,而在具體細節上,此故事也增加了具有漢地特色的生活物品。《續齊諧志》有名的“鵝籠書生”(又稱“陽羨書生”)故事則省略了佛教故事源頭中王子王后等人的情節,同時增添了許多文人審美趣味,文學色彩增強,語言更為流暢,文本細節得到了置換,歷史感和現實感增強。此外,“鸚鵡救火”的譬喻故事被劉義慶《宣驗記》收錄,其文本語境中並不僅僅具有佛教義理的內涵,結合劉義慶《幽明錄》的文本世界,可以將其理解為文人對於混亂時代的反思和某種期許。六朝文人汲取佛教譬喻資源,並創造性地與具體的歷史現實結合,創造出中國化的譬喻故事,為後世譬喻故事中國化提供了條件。中印雙邊文化中譬喻的豐富資源在相互生發中,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譬喻世界。

Online Access